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锻造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史宇麟
2010年5月25日-26日,自由锻行业盛会“中国国际自由锻会议2010”在天府之国——四川成都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云集了全球自由锻领域近400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捷克等17个国家的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共同见证并探讨了自由锻行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所有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锻造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史宇麟参加本次会议的感受及对行业形势的分析: 我有幸连续参加了三次中国锻协组织的自由锻会议(07年无锡、08年齐齐哈尔),深刻的感到我国大中型自由锻行业发展迅速,这次成都会议升格为国际自由锻会议,应该说正是适应了当前我国自由锻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大型自由锻设备投入快速增长,特别是大量民营企业进入本行业,但大多集中在中低端锻件产品,使本行业中低端锻件产品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而高端锻件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还需大量进口。因此,大型自由锻在先进锻造设备和高端锻件制造技术上仍需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锻造设备及工艺制造技术,这次中国锻协组织的国际自由锻会议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对我国自由锻的发展很有意义。 这次会议对国外先进的锻造设备介绍较多,像德国SMS、WEPUKO、DDS等,对我国大型自由锻设备的进一步升级、改造很有借鉴意义,但非常遗憾的是国外大型先进锻造工艺技术的介绍较少,建议今后邀请在大型自由锻工艺制造技术上较为先进的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的技术专家。 中国的自由锻行业如果分为大型自由锻(6000T及以上压机)和中小自由锻(6000T以下压机、快锻、精锻及轧环机等)的话,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都较为明显,但特点不同: 对于大型自由锻来说,目前大家对压机本身投入热情很高,但对压机所配套的厂房、锻造操作机、加热及热处理炉窑投入不足,使压机的作用发挥大打折扣。例如,几大重机厂所新上万吨压机无一例外的布置在原有万吨压机车间或将原有车间接长,车间跨度小,厂房低,作业面积狭小,加热炉配置偏少,对万吨压机产能的发挥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对大型自由锻制造技术的研究,往往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合力,导致各家重复投入大量资金好精力研发,我认为,今后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整合各家有实力的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集中攻关,成果共享,提高我国大型自由锻的整体技术水平。 对于中小自由锻来说,国内目前主要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仅仅满足于作坊式的单件小批生产,未能实现专业化、批量化生产。以在国内大量出现的轧环机为例,国外的轧环机一般都由一台钢锭开坯快锻机组、一台镦粗冲孔专用压机及多台装取料机、大截面切割机和10-20台加热炉与轧环机组成生产线,生产效率极高,一条生产线的环件年产量往往达到10万吨以上。因此,通过产业整合,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专业化、批量化生产是中小自由锻行业的发展方向。 大型自由锻件的制造过程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资源密集高层次制造过程,要完成核电、加氢、电站转子等高端大锻件的生产,仅仅靠上几台大吨位压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冶炼、锻造、热处理等各个工序在设备、人员、技术研发上进行大量、连续的投入,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体系进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以核电为例,目前有能力生产大型核电锻件的也仅仅是一重、二重、上重和中信重工等企业,而其他的企业要达到这种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随着大型压机的过度投资,可以预见,在大型锻件行业特别是在一些技术门槛较低的锻件生产方面竞争必将趋于白热化,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新上万吨压机并不是简单的增加吨位,而是为了满足核电大直径筒节、管板及异形壳体锻件仿形锻造的需要而设计的大开档压机,随着压机宽度的增加和对锻造动作要求的提高,对厂房跨度、布局和配套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中信重工的18500吨压机为例,压机锻造主跨厂房跨度更长、高度更高,保证了充足的作业面积和空间;配套的锻造操作机不但起重力矩大,钳口活动范围大,更配备了一台550吨的锻造天车辅助操作,方便了大吨位钢锭的锻造;按工艺流程配备了充足的加热和热处理炉群是保证锻造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总之,一个万吨压机车间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过程,任何方面规划的不到位都可能造成后续锻造难度的增加和效率的降低。 |